廊坊创新驿站

技术交易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交易
建筑与基础设施雷达遥感形变监测技术

一、所属领域

建筑与基础设施安全、卫星应用技术。

二、痛点问题

随着超大型城市的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口在城市高度集聚,城市域大体量广分布的建筑与基础设施安全直接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传统原位监测(如GPS、水准测量、倾斜仪、裂缝计等)可获得高精度且可靠的监测数据,但布设设备人力物力成本较高,且局限于点状离散观测,易受地形通视条件限制。如何在城市尺度下,实现建筑与基础设施的广域风险筛查、监测、评估,是超大型城市安全风险防控的关键问题。

三、解决方案

星载雷达遥感时序InSAR技术作为一种面向形变监测的空天技术,能克服传统监测手段的上述劣势,实现区域性、广覆盖、定期重访的连续监测。深圳城安院创新引入遥感时序InSAR技术,在此基础上针对结构性态难解译的瓶颈,研究建筑与基础设施雷达遥感形变监测与风险评价技术,实现建筑与基础设施精细高效的形变监测和性态评价。主要特点如下:

1.全天时、全天候观测;

2.大范围、同步测量;

3.无接触式测量,对结构无损坏;

4.定期重访,便于建立建筑与基础设施的长期健康档案;

5.面向工程化应用,实现监测点密度提升、精度可控、数据处理标准化、监测结果可视化,建立适用于结构体的评估分析方法。

四、竞争优势

1.既有建筑与基础设施风险筛查方法充分结合相关现行标准规范,融合遥感、土木、智能化等多领域知识,在综合分析实现风险早期辨识方面,具有技术优势。

2.具有丰富的覆盖深圳全域的星载、机载多源多模态影像数据积累。具有区域地表、建筑等多个角反射器实验和验证场地。

3.已建立城市尺度全覆盖(2000平方公里、1200余万个点)、长周期(9年)、高空间分辨率(3米*3米)、高时间频率(最快4天/次)的建筑与基础设施沉降数据库。

五、应用场景

1.区域地表形变监测,包括:填海区、岩溶区、其他重点关注区域等;

2.建筑与基础设施监测,包括:既有多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桥梁、道路、水库大坝、边坡、铁路、地铁沿线、管线沿线等。

六、团队介绍

团队负责人:岳清瑞院士,研究方向为工程诊治、城市安全。

主要成员:施钟淇、凡红、刘宇舟、曹文希、张维、陈天东、田露。

七、知识产权

1.发明专利《基于InSAR监测的桥梁形变分析方法及系统》;

2.发明专利《点云数据坐标点位置校正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点云数据分析目标物沉降风险的方法及装置》。

上一篇:
富马酸替诺福韦酯
下一篇:
疫情防控天网系统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龙河高新技术产业区富康道145号龙河高新区科技成果孵化园19号楼 邮编:065000 电话:0316-2235603
廊坊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冀ICP备10015004号-1